top of page
IMG_3963.HEIC

世遺油潛力

   在社會全球化的背景下,臺灣的文化政策必須與世界接軌並參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文化保存思維,因此文化部於2009年2月設立「世界遺產潛力點」,推動18項重要文化遺產,皆以未來進入聯合國後遴選為世界遺產為考量,預先規劃前置計畫,方便隨時與國際動態嫁接。目前文化部仍持續跟進世界遺產委員會的「全球策略」以及目前各國針對世界遺產所討論的「文化路徑」進行策略性規劃。

   出磺坑在「全球策略」中作為全球第二座、亞洲第一座仍持續生產的油礦產業遺址,對世界油礦鑽探歷史文化有重大意義與價值,場域內部具有鑽油設施與紀念碑等「文化紀念物(monuments)」、宿舍與倉庫等「建築群(groups of buildings)」以及油礦產業系統與文化景觀的「歷史場所」(site),具有明顯且豐富的油礦普世價值。出磺坑的產業系統及在地發展的歷史連結上同樣有著「文化路徑」的思維,將油礦產業遺產的價值將作為優先考量,並納入人文歷史、藝術、科學元素,思考跨領域連結的可能,統合區域資源並進行文化詮釋,來活用在地特色、潛在協力組織、知識與技術性價值、周遭文化資源等,藉此強化出磺坑遺址的普世價值,成為臺灣油礦歷史文化接軌世界遺產的標竿。

0108-網頁視覺-更新 (1)-06.png

作為全球化下的臺灣遺產價值,出磺坑討論推動文化路徑新思維

S__11649109.jpg

   有鑑於出磺坑擁有的油礦文化普世價值,已陸續進行文化盤點保存與油礦系統路徑之擬定,在保存臺灣重要文化遺產的前提下。思考當代最新的文化認同,已不再只是臺灣內部價值的對抗論述,必須將出磺坑連接至全球文化保存網絡,並從中討論臺灣遺產與其他世界遺產的差異性。同時意味著我們需要在出磺坑找到具有高度指標性的文化路徑,可以立即辨別與其他油礦遺產的同質性與異質性,這具有高度指標性的文化路徑必須建立在老油人的生活與記憶,以及人們在出磺坑這塊土地上長期互動下所呈現的文化地誌。在出磺坑的文化地景可見到老油人族群的生活個性、態度、習俗特色,這些地理環境與產業空間上所調和出的生活型態,以及滲透在油礦、採礦、軌道、聚落之中的文化涵養,透過文化路徑的串聯將創生出出磺坑獨特的聚落生活態度,以及油礦遺址在後工業時期持續與在地之互動。未來出磺坑將會持續以指標性的文化路徑持續發展,從「老油人與出磺坑自然生態的互動」、「文化治理下的社會持續性發展」以及「油礦知識價值傳承」三大方向為主軸,相關內涵如下所述。

老油人與出磺坑自然生態的互動

出磺坑背斜地形利於生產油氣,催生出老油人在山坡與河谷長期的油礦開採,兩者在百年的相互影響下,延伸出互利共生亦或是寄生式的生活型態,甚至有了文化景觀的價值-老油人事蹟、生產、發展的歷程。

0108-網頁視覺-更新 (1)-07.png

文化治理下的社會持續性發展

清、日治、民國時期的出磺坑油礦,成功促進臺灣的能源革命,以及帶動臺灣產業近代化與工業化的進步。受到油礦能源產業周邊效益的影響,過去的公館鄉曾誕生許多新興行業以支撐著在地發展。後工業時期的出磺坑透過文化治理與文化轉譯下,視角由產油要地轉化為國家重要產業遺產,文化治理帶動空間治理下可促進苗栗產業與觀光發展並提升在地社會的經濟。

油礦知識價值傳承

油礦類自然科學知識的普及化,以及產業聚落的社會人文價值,透過油礦遺址與在地記憶的交融下,作為出磺坑文化核心價值之傳承。

bottom of page